有订单、懂技术、善管理,有着10多年的制种水稻种植经验,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思旸镇新安村村民周贤伟发展产业得心应手,无奈却一直无法摆脱倚重“看天吃饭”的“民生之艰”。
岑巩县气象台工作人员给思旸镇新安村村民周贤伟(左)讲解如何使用手机查看实时气象状况(周燕 摄)
“今年,岑巩县气象部门在我发展制种水稻的坝区安装了气象观测站,坝区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可以实时精准监测。”周贤伟说,农业生产受天气、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导致收益不稳定。现在坝区有了气象监测站,我们可以根据实时的气象监测数据、预报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科学管理农田,提前做好农作物的保护措施。“今年种植的20亩制种水稻有望丰收咯。”言语间,周贤伟喜上眉梢。
农业是民生之本。岑巩县是农业大县,立足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全县以坝区为农业产业发展的主阵地,紧扣“两主导多特色”产业发展定位,按照“宜稻则稻、宜烟则烟、宜菜则菜”的原则,在做优做强水稻制种、油茶两大主导产业的同时,因地制宜聚力抓好烤烟、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精品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拓宽乡村产业的深度和广度,以产业兴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通过统筹抓好产业优化布局、土地供给、订单种植、技术指导、配套优化、政策扶持等要素服务保障,今年,全县发展制种水稻4万亩、种植烤烟1.16万亩,现有中药材3.77万亩、茶园3.76万亩、精品水果8.6万亩。
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市场化迈进的同时,不可控性的气象环境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等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一直相伴相随,成为了农村产业繁荣兴旺、乡村全面振兴的“拦路虎”。
农业产业发展如何有效摆脱“看天吃饭”的窘境?2023年以来,岑巩县抢抓国家智慧农业气象监测站建设机遇,瞄准农业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支撑有力、服务智慧精细”方向,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计划投资200余万元,在全县农业重点区域实施了气象监测站点加密及气象信息显示屏建设。
通过在全县规模以上坝区建设30套两要素(气温、雨量)气象观测站、4套五要素(气温、雨量、温度、风向、风速)气象观测站和3个气象信息显示屏,进一步加密气象监测区域、优化气象观测站点布局、精细监测区域数据,持续提升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智慧农业气象服务能力,促进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发展。
“以往我县的气象监测区域站点分布主要以国家级、省级观测站网布局为依据来建设,站点分布不匀,针对农业生产发展布设的站点较少,难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精准的气象服务。”岑巩县气象台台长李舒颖介绍,现在通过在岑巩县规模以上农业坝区重点区域加密建设五要素或两要素气象观测站点,大幅度提高了我县农业气象要素观测的时空分辨率。全县各站点24小时无间断自动采集的气温、湿度、雨量、风向、风速等各种气象实时数据,可通过地面气象观测监控管理平台、岑巩天气公众号等渠道及时获取,岑巩县农业农村局及县气象局可实时开展应急会商,针对农业产业受灾区域重点可做到气象局提前重点预警,农业农村局指导农户开展灾前防御、灾中跟踪、灾后补救等各项工作,大大提高了农业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下一步,岑巩将利用先进的气象监测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打造智慧农业和气象数据深度融合的建设场景,开发智慧农业服务应用模块,建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生产全链条的靶向气象服务模式,推动数据预报精准化、信息服务智慧化、农业结构科学化,帮助广大农户变“靠天吃饭”为“用天吃饭”,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周燕 沈启照 田凤)